12月5日深港通迎来“通车”两周年。数据显示,外资投资踊跃,深股通日均成交额从开通首月到近一个月上涨逾5倍,两年获得累计净买入2668.37亿元。在“扫货”清单中,新经济企业获得青睐。
在深港通庆生之时,沪伦通步入倒计时阶段。12月4日晚上交所宣布中金英国成为首家完成备案的沪伦通全球存托凭证英国跨境转换机构,意味着开通在即。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速,多家卖方分析师预估明年增量外资将在3000亿-5000亿区间。
外资看好深市高新企业
12月5日深交所发布深港通两周年“成绩单”,总成交额累计4.15万亿元,已经成为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的重要渠道之一。
两年来,境外投资者对深港通的接受程度上升。数据显示,深股通日均成交额从开通首月的15.41亿元增长至最近一个月的96.29亿元,增幅524.85%。
从资金流向来看,深港通开通两年来,持续保持跨境资金净流入态势,其中深股通累计净买入2668.37亿元。
在今年,随着每日额度扩大、北向看穿机制等一系列措施相继落地,海外长期资金陆续入市布局。以A股被MSCI纳入各个时间节点产生的变化为例,5月31日被正式纳入后,深股通三个月内(5月31日-8月31日)日均成交额显著增加,日均成交额为90.10亿元,较此前三个月增长6.26%;8月31日纳入比例提升至5%后,深股通交易进一步活跃,最近一个月的日均成交金额已增至96.29亿元。
在投资偏好上,新经济的投资价值得到国际投资者认可。从深股通资金分布来看,国际投资者偏好深市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小板、创业板交易金额占比55.87%,持股市值合计占比46.29%。截至12月5日,深股通投资者持股比例超过10%的5只标的中,4只均为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在新增持股5%以上标的中,61.54%为中小创。
事实上,除了深股通“吸睛”外,在近期,外资布局A股动作整体加速。就在刚过去的11月,北向资金净流入469.13亿元,成为年内第二高峰。12月头三个交易日依然保持净流入,数据统计,3-5日陆股通依次迎来121.41亿、42.92亿、11.39亿的增量资金,合计175.72亿。
华东一家券商分析师5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因为监管释放多轮政策利好,比如并购重组监管放开、上市公司回购制度完善、银行理财子公司新规等,在这背景下A股投资情绪回暖,外资有抄底意愿。”
千亿“弹药”正在路上
资本市场开放节奏正明显加快。在深港通迎两周岁之时,互联互通机制另一试点“通车”在即,沪伦通或将于本月落地。
12月4日晚间,上交所公告称,对中国国际金融(英国)有限公司予以沪伦通全球存托凭证英国跨境转换机构备案,中金英国成为首家完成备案的境外券商。而在3天前(1日)华泰证券发行GDR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这意味着沪伦通已经步入倒计时。
对于明年外资布局A股,分析师普遍预测有3000亿-5000亿“活水”入市。
天风证券分析师刘晨明近期表示,未来在纳入MSCI比例提高和成功入富的预期下,可以期待更多被动基金带来的增量。预测这一数字最多可达到4000亿-5000亿之间。
国盛证券分析师张启尧测算,短期来看,若A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和MSCI纳入因子的提升能够如期落地,则2019年外资增量在3700亿左右。长期来看,完全纳入国际指数体系后外资配置资金有望达万亿量级。
中信证券策略团队认为,外资投资A股的政策限制在逐步放开,预计未来十年外资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很可能提升至20%左右。在他们看来,外资将成为股市占比最高的机构投资者,达到公募基金的两倍,保险资管的三倍。
外资投资机构中,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3日认为乐观,盈利预测和市场观点变得更偏向于上行。
也有外资机构表示谨慎观望,香港一家小型私募基金合伙人5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A股跌幅超出我们预期,虽然估值已经很便宜,但我们觉得操作空间不会太大。”他主要担心海外市场波动对A股产生影响,“美股正面临调整,A股受外部影响会随着对外开放加速而变得更大。”
香港一家中资券商分析师5日则表示,其接触的外资机构客户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有担忧。“目前A股处于低位,机构客户可能会抢反弹;但从中长期而言,机构客户对盈利数据比较谨慎,认为这是比较大的压制因素。”在他看来,增量外资资金仍然主要靠被动基金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