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微信用户每天都在用小程序,但是很多人却并不知道。比如,在餐厅吃饭,扫桌子上的二维码点餐、在群里看到有人发来微博热点、女朋友微信上发来京东购物链接......
这些场景下的应用都是通过小程序来实现的,你若仔细看这些链接页面的右下角,都会发现“小程序”三个字。
小程序在微信里就像是空气,你看不见、摸不到,却一直在使用它。这是不是有点“佛系”的感觉——我一直在服务你,帮助你,却不需要你知道我的存在。
这也正是张小龙对小程序的定义:无须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须卸载。
12月6日,磐石之心走进了微信,与微信的两位小程序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感受到“佛系”小程序的背后是因为有一群“佛系”程序员。同时,也让我对微信的“克制”,腾讯的“简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小程序为何没有排行榜?
这次与小程序的交流,媒体都是有备而来,问题也比较尖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小程序所带来的广告收入有多少?
从腾讯第三季度财报数据看,社交广告收入大幅提升,小程序为广告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
你猜两位程序员怎么回答?他们两个先是面面相觑,似乎这个问题都不应该自己来回答。
其中一位说:“广告营收多少不是我们要关心的问题,我们关心的是广告位放在什么位置,应该出现什么广告,不会对用户带来打扰。”
他说,对于小程序开发者来说,肯定是广告越多越好。但是如果贴满了广告的小程序,必然让用户反感,这有悖于我们的产品理念。
而且小程序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要打破此前“应用市场”那套靠“买下载量”而推动用户安装,推动营收增长的非良性发展模式。
“小程序开发者想要赚钱的前提是产品好,自然的去获取用户,然后自然得去赚更多钱。”他说。
所以,小程序的开发理念是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微信的责任是更好地“保护用户”,而不是只为创造营收。
记得在小程序刚诞生的时候,很多人建议微信搞个小程序排行榜。因为有了榜单,就可以卖排位费,卖推荐位,可是微信一直没有这么做。
而在各大电子市场上,这都是最重要的盈利模式,也诞生出专业的刷量产业链。
这种“佛系”思维是希望小程序开发者们依靠自己的产品去赢得用户,让更多优秀的小程序脱颖而出。
“花钱就能买量,这对于真正有才华,但没钱的开发者,是不公平的,对用户来说是不公平的。”腾讯公关负责人张军补充道。
在与微信团队的交流中,我多次听到“公平”这个词。比如,在微信公众号上,有大量批判、歪曲腾讯产品、攻击腾讯品牌的文章,但是腾讯内部的业务团队也无权利要求微信删除这些文章,只能与其他企业、个人一样走申诉流程,申诉不通过的概率占大多数。
比如,那篇影响巨大的《腾讯没有梦想》,就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并迅速获得10万+阅读。如果是放在其他家媒体平台上,批评这家企业,磐石之心的经验是大概率不给通过审核,甚至还有被封号、限流的风险。
一个平台,一个生态,想要繁荣、壮大,它一定要提供“公平”的机制。让用户、开发者、合作伙伴都能公平的参与其中。“公平”被贯穿在微信所有产品中,诞生出公众号、小程序等一系列充满人性魅力的产品。
小程序“点亮”腾讯
现场,有媒体提问:“腾讯游戏收入增长放缓,微信是否能成为腾讯收入的增长引擎?”这个问题挺尖锐的,因为质疑腾讯营收下滑的声音此起彼伏。
但是腾讯公关负责人张军并未回避这个话题,他说:“前几日,我与腾讯创始人Tony(张志东)有过一次交流。Tony说,现阶段腾讯想要做高收入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冬天里有足够的耐心把该做的事情做好。”
张军认为,腾讯如果想要做高收入,其实在各大平台的产品中多插入点广告位就立马提高。但是腾讯社交平台的广告刊出率是全球最低的,在信息流广告中的刊出率也是全球最低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即使是这样低的刊出率,腾讯社交广告的营收仍然增长了60%,社交游戏也大幅增长。这说明,微信的“克制”并没有影响营收,反而是让业务变得更加健康。
显然,外界总是批评“腾讯只知道赚钱”的说法与真正的腾讯是有很大偏差的。
Tony认为,越是在寒冷的冬天里,腾讯越是要保持动作不变形。冬天加强练兵,在春天才能收获。
在腾讯20周年沟通会上,腾讯总裁刘炽平也表示:“如果在冬天的时候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身体,沉下心来做正确的事情,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会更灿烂地绽放。”
那么,在冬天里,企业真的可以不为利益所动,真的能保持“动作不变形么”?
两位微信程序员对于媒体关于“小程序开发者提的建议,支付宝小程序以及百度小程序的竞争”时回答给出了答案。
“我们对产品有自己的坚持,不会被外界的一些建议或指责过度干扰。作为生态的搭建者,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在什么场景下,用户使用小程序会更方便,我们根据这个场景去开发接口和功能。”
当有媒体提到“对手的小程序对开发者提供很多补贴”的时候,他们说:“直接补贴会导致拔苗助长。微信对开发者有一套全新的激励机制和扶持办法。
微信也一直在研究最优的扶持开发者办法,比如,会对开发者的小程序按照用户反馈、所带来的价值等许多维度进行打分,分数高的开发者可能会获得更高比例的广告分成,获得小程序提审绿色通道等激励政策。
这套办法,相比直接补贴,对开发者是公平的,也容易激励他们开发更好的产品。”
而且在“好的小程序标准”上,微信的做法也非常“佛系”。这个评判标准不以收入、用户数来衡量。即使是用户很低频次的场景,只要解决了用户痛点,具有巧妙的创新,也是好产品。他举了某个停车小程序的例子。
这会激发开发者在更多的连接线下的场景中开发小程序,从而方便人们的生活。
当被媒体问:“不怕被对手抢走了开发者么?”他们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应该是我们做得不够好。”
显然,“佛系”文化的微信在寒冬里为腾讯财报,腾讯业务贡献了“亮点”,也为腾讯其他业务树立了榜样,为腾讯员工树立了“冬天里沉下心做正确事情”的信心。
“一切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保护用户为第一原则“一直是腾讯产品的宗旨,在这个冬天里也不会因企业迫切获取盈利而走形。
“佛系”企业文化
一个家庭的家风来自于家长,一家企业的文化来自于创始人团队。
腾讯是一家由程序员创办的企业,马化腾和张志东都曾是90年代中国一等一的技术高手。
微信之父张小龙同样是一名超级程序员,他与马化腾、张志东“臭味相投”。这样佛系的一群人聚在一起管理这家企业,让整个企业文化都变得“佛系”。
2015年的张小龙与小程序团队
记得网上有一组“程序员”的漫画,头发乱蓬蓬、永远的T恤衫、牛仔裤或大裤衩,穿着拖鞋……这一切都代表着“简单”,代表着“佛系”。
程序员在生活中不修边幅,在工作中是处女座,他们最关心的是产品的用户体验是否完美,所以腾讯也是中国第一家拥有“产品经理”概念的企业。
腾讯的公关团队也被认为是最“佛系”的公关,遇到批评、质疑,甚至恶意攻击的时候,首先做的不是辩解,而是去感谢对方的批评,找自己的问题。
当大数据时代来临,很多企业内部全都打通数据,拿用户数据赚钱的时候。马化腾却说:“保护用户数据,比打通数据更重要。”
在投资上,同行们希望牢牢掌控被投资的公司,腾讯的理念却是不要求站队,不干扰企业经营。
在面对产业互联网的机会时,同行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赋能”传统产业,马化腾却说腾讯只希望成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助手”。
这种“佛系”文化所带来的佛系经营还有许多许多……
磐石之心也曾质疑过微信的“克制”,质疑过腾讯的“软弱”,然而这次走进微信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水利万物而不争,纳涓流而不息。这种“佛系”文化或许正是腾讯持续繁荣的根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