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南州共和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州县委工作要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探索出一条又一条具有共和特色的经验路径,传播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共和故事,绘就出一幅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文明实践“接地气”,传播新思想
该县巩固提升传统阵地,充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相结合,利用党员活动室、文化大舞台等,建立固定的宣讲活动场所;将理论宣讲与共和特色文化和农牧区不同实际相结合,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贤孝、“三句半”、弹唱等形式进行宣讲,让老百姓听得懂、听得透、听得清。
该县发挥乡村广播站作用,制作“李书记”喊话短视频,以群众便于理解、接地气的青海话形式循环播放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依托“共和融媒”微信公众号等开设“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专栏,积极转发党的相关政策要点、法律法规等知识;创新打造龙羊峡镇“360书记直播间”、恰卜恰镇“主播加油站”等,让理论宣讲从“纸面”走上“云端”。
此外,该县以“传统节日+文明实践”,激发新活力。以春节、元宵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赏年画·过大年”等各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节日文娱庆祝活动,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参与感。
“第二季度的积分兑换马上开始了,大家再多多参与一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争取多点积分,兑换礼品。”自2023年共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工作开展以来,总是能看到居民群众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左手提着垃圾袋,右手拿着垃圾钳,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中,“德治+积分奖励”的新模式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文明培育“学标兵”,迸发新活力
30余年间行走在青藏高原上的电影放映员许国强、“退休不休息”、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老党员杨兴林、20年倾心守护普氏原羚的老书记南新友、用手中的笔将家乡故事融入青海记忆的文学爱好者赵久莲……他们感人肺腑的事迹,散发出向善向上的光芒,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集中体现了共和县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
先进典型是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共和县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持续唱响“好人文化”品牌。全县共有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名,青海好人1名,青海省岗位学雷锋标兵1名,青海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2个,“共和好人”39名。
礼敬有德之人,让正能量无限量。共和县广泛开展关爱好人活动,每年定期组织看望、慰问各级道德模范等典型,鼓励他们继续发挥模范作用,用善行义举引领文明新风,在全社会倡树“德者受尊、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文明创建“惠民生”,引领新风尚
共和县结合网络热点,创作改编童谣《共和创城 我们一起来》、策划拍摄《文明养犬 “宠”爱有方》《文明交通 你我同行》等一系列创城短剧,播放量达51000余次。此外,为积极营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氛围,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热情。该县开展以“同创文明城市,共享文明成果”为主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路演宣传。
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手拿“小红旗”,县创城办工作人员化身文明劝导员,对沿街店铺“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学生、老党员志愿者等对随地吐痰、闯红灯等行为进行劝导,引导大家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
此外,共和县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为重点,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国旗下的讲话、中华经典诗词诵读等主题实践活动。同时加强乡村少年宫阵地建设,丰富拓展农牧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和思想道德建设平台。
共和县始终把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弘扬时代新风的重要抓手,从文明城市到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社会公共秩序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目前全县县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共计141个,五星级文明户18640户,创建率达51.2%。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