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近年来,北京市大力实施能源低碳化、产业绿色化、交通清洁化等根本性、源头性解决方案,走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路线,实现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双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其中,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中的“减污”是指减少污染物排放,“降碳”是指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是指在实施环境污染防治或降碳措施的过程中,实现碳污的共同减排;“增效”是指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五年降碳600余万吨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北京市紧盯碳污源头,聚焦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协同治理。例如,在能源领域,通过加快发展光伏、地热等本地可再生能源,大幅提升外调绿电规模,进一步减少化石能源消费,2023年与2019年相比降碳600余万吨,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3万余吨。
在交通领域,北京市综合施策,一手抓老旧车淘汰、一手抓新能源车(机械)推广,新能源及国五以上机动车占比超过70%,汽柴油消费量由2019年的660万吨降至2023年的530万吨,实现降碳300余万吨、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分别减排2万和1万吨左右。
从区域来看,北京市深化区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合作、强化产业与交通领域协同发展,持续加强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减污降碳协同不断走深走实。
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
减污降碳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综合部署、一体推进,也需要以点带面、创新示范。北京市扎实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建立“4+N”试点建设体系,围绕机制、路径、技术等开展协同创新实践。
今年1月,朝阳区、大兴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分别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试点和园区试点,开启了为期三年的建设周期。四个试点各具特色,其中,朝阳区坚持环境要素协同、强化领域协同、创新政策协同,着力打造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减污降碳新范本。
北京市还着眼超大城市生产生活运行保障需求,顺应大规模集中建设到高标准城市更新的转变,拓展城市、园区试点至行业、企业示范,培育了N个减污降碳“试验田”。其中,城市更新领域,北京大红门服装商贸城华丽变身丰台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改造升级原有基础设施,构建“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冰蓄冷+能源塔热泵”的冷热源供能系统,显著减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
未来,北京市将以美丽北京建设为统领,深入推动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充分释放减污降碳潜力效益,鼓励多层次深入减污降碳创新实践,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北京力量。
关键词: